每次講到跑活水都只是在材料那一區用文字寫下『跑活水』這三個字,不知道大家對於跑活水這件事會不會還是很迷惘?(根本就沒有人對這個有興趣,一整個自以為 >_<)
其實跑活水這件事早在我在念研究所(意味著沒時間煮東煮西的時期)時,就有聽同是從台灣來的同學說過(只是沒講出『跑活水』這三個字)。
但當時的耳朵很硬,沒把這好用的秘訣放在心上,只是有印象好像有這麼一回事。
直到幾年後的某天,突然想吃滷肉飯想到凍未條,買了一塊豬肉回家亂亂煮。
媽呀~~煮出來的滷肉竟不是香的,而是帶有濃濃的肉臭味。
這時腦子裡響起了同學的話:用瓦斯爐上最小最小的火將豬肉慢慢的煮煮到..................
用了這段話上Google去查,終於被我找到『跑活水』這個秘方。
以後再煮豬肉料理,也不用擔心煮好的菜裡有那股濃濃的腥臭味了。
跑活水材料:
豬肉
清水
家裡最大最深的那只鍋子
跑活水實做:
將買回來的豬肉用清水洗乾淨後,放入深鍋中,用瓦斯爐上最小最小的火將豬肉慢慢的煮煮約半個小時。
半個小時後鍋子裡原本清澈的水會呈現出如下圖泛著血色的樣子,『原理是用溫度、密度的變化來抽出血管與淋巴管中的東西。不能用大火是因為怕蛋白質遇熱凝固,雜質反而被封在肉裡了』(資料來源:家事小常識)。
跑過活水後的豬肉應該還是生的,但可能我用的火不夠小,時間又太長,所以跑完活水後的肉表面呈現的是白色,但裡面還是呈現漂亮的粉紅色(生的)。
將鍋裡的水倒掉,把豬肉放在水龍頭下沖洗乾淨後就能拿去做成料理。
我的做法則是把買回來的豬肉都跑過一遍活水,之後再將它們分裝放進袋子裡,再放入冷凍庫裡保存,要用的時侯直接從冷凍庫裡拿出來解凍就好了。
如果家裡的鍋子沒有那麼深,記得就不要一次放太多的豬肉下去跑,以免跑一跑豬肉都煮熟了,還有鍋子不要加蓋,否則豬肉也容易被煮熟。